“鲜红色的眼珠,发黄的面部皮肤,像极了僵尸,随之个性改变,最后崩溃并流血而死。”这样人类死亡的惨状正是《血疫》呈现给我们的,揭开了折磨了人类半个世纪之久的埃博拉病毒——隐藏在热带雨林的“古老的生物”,罕见的4级高危病原体,没有疫苗和治疗方法的致命病毒——的神秘面纱。它与死亡共生,但人类还是不断地探索着它,在死神脚下探寻着希望。
2015年非洲爆发的埃博拉疫情,传播速度似乎要危及全人类,可是到了今天埃博拉又在黯然地消退出人类的舞台,逐渐被人们淡忘,埃博拉到底是什么,它的来源在哪里。《血疫》将给读者一个埃博拉病毒的真相,同时在寻找来源的过程中,也看到了人类探索希望的力量。
1976年—1979年之间埃博拉曾两次“到访”非洲,带走了千万人的生命,从此人类以血的代价认识了这个古老的生物——它属于丝状病毒,单由RNA链复制,只有7种蛋白质组成,尚未明确结构,它的致死率为50%—90%,潜伏期7-21天不同,本以为能危及全球,但埃博拉却在两次肆虐之后“隐退”了。人类开始寻找这种可怕的病毒,这个隐藏在各种毒物肆虐的热带雨林之中的死神使者,一天没有被彻底破解,未来就可能再次爆发一场“血疫”。
书中的吉恩•约翰逊等人一直在寻找着埃博拉等丝状病毒的来源。他们要穿着厚实密不透风的防护服进行工作,每个细节都不能忽略,否则随时有生命危险。南希,身为两位孩子的母亲,曾因为在实验中发生手套破洞事件而远离埃博拉,却在猴瘟肆虐时重新回到这里,继续探究埃博拉,寻找着它的存在。可怕的丝状病毒并没有阻止人类前进的脚步,甚至人类着迷于它,痴迷于探索希望的过程。
文中讲到:“从一定意义上说,地球正在启动对人类的免疫反应。它开始对人类这种寄生生物做出反应,人类的泛滥仿佛感染,混凝土的坏死点遍布全球,欧洲、日本和美国犹如癌症的烂肉,挤满了不停复制的灵长类动物,人类群落无限扩张和蔓延,很可能会给生物圈带来大灭绝。也许生物圈并不“喜欢”容纳五十亿人类。也可能是一百年间人类的极度增殖突然产生了海量肉类,这些肉存在于生物圈的每个角落,面对想要吞噬它的另一种生命体,很可能无法保护自己。大自然有自我平衡的手段。雨林有自己的防护手段。地球的免疫系统察觉了人类的活动,开始发挥作用。大自然在试图除掉人类这种寄生生物的感染。说不定艾滋病只是大自然的清除过程的第一步。”
埃博拉等病毒的存在也许只是大自然给人类的一种警示——地球生物圈被人类破坏,地球系统会逐渐清除。人类也只不过是地球中很小的物种,只有保护了地球,保护了大自然,保护了生态平衡,才能保护人类。人类是具有探索能力的生物,只有早点醒悟,才能保护家园,心安理得的生活!
希望是人类自己带给自己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