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位哲人说过:做人的极致是平淡。无论世界如何繁华与富丽,都应独自面对自己的内心,独守一份宁静。
有一天,夏丏尊去拜访弘一大师(李叔同),吃饭时,大师面前只有一碟萝卜,一杯白开水,一碗大米饭。夏丏尊想给其添菜。大师笑着说:“这咸有咸的味道,淡有淡的味道。”此话甚妙,人生咸淡两由之,个中滋味任人品味。其实生命的过程,原本都是很淡的,就像一杯白开水,只是人生的欲望太多,索求太多,在杯子里加入不同的成分,人生也就变得五味杂陈起来。
苏轼在当翰林大学士时,恃才放旷,后因乌台诗案被贬谪黄州。在贬谪中,他学会摆脱束缚,乐观淡然。他最著名的《念奴娇·赤壁怀古》《赤壁赋》等传世之作就是在这个时期创作的。淡是一种醒悟和超脱,淡者宁静致远,畅达时不张狂,挫折时不消沉。人生一热一冷,一浓一淡,或许只有经历过苏轼这样的大起大落,才能懂得淡的滋味。
古人云:“人淡如菊,心素如简。”菊花抱贞含素,淡得淡雅脱俗。人生如茶,第一道苦如生命,第二道香似爱情,第三道淡若如风。所有的味道都经历过了,生活就还原为一杯淡淡的清茶。
古往今来,多少的仁人志士都把平淡处世作为修身准则和不懈追求。
庄子是“天地有大美而不言”;诸葛亮是“非淡泊无以明志”;林语堂是“将一生炼成一阵清风”;席慕蓉是“把含着泪的三百首诗,写在云淡风轻的天上”;冯玉祥是“天上生人真不齐,人骑马来我骑驴,回头犹顾推车汉,比上不足下有余。”
淡泊是一种境界。当愿望得到满足时,不沾沾自喜、不忘乎所以,当愿望一时达不到时,不怨天尤人、不牢骚满腹,把功名利禄看得淡一些,将人生烟云静而化之,是人生的一种境界。
淡泊是一种修身。“淡泊以明志,宁静以致远。”生活上自觉戒奢、追求俭朴,事业上兢兢业业、艰苦奋斗,两者相辅相成,既是立身做人的根本,也是成就事业不可缺少的条件。
淡泊是一种豁达。人是有所追求的,但要对所追求的事物有个正确的心态。看轻身外之物,不以物喜,不以己悲,对待名利,像苏东坡那样“芒鞋不踏名利场,一叶轻舟寄渺茫”,实是人生的一种境界。
淡泊名利并非是一件易事,只有树立崇高理想和正确人生追求的人,才可能经受住各种诱惑的考验,做到不重名利,不计得失,用淡泊的情怀写出高尚的人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