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者云:“出淤泥而不染,濯清涟而不妖。”清风徐来,绿云自动。池中之莲,笔直而洁净,不蔓不枝,高居于水面之上,昂首挺胸,绽放淡雅之美。没有艳丽出众的外表,没有浓郁扑鼻的芬芳,但在硕大的莲叶的陪衬下显得很高贵典雅。虽身处污泥之中,却纤尘不染,清清白白,落落大方;立于池水之间,不显媚态,不为风之摇摆,不随世俗、洁身自好。
古代的大多文人或清官都偏爱莲花之美,尤喜其洁身自爱之美。水清则莲更清,水浊而莲不随其所动。人身处在社会之中,必会面临各种现象与是非。如何做到“宠辱不惊,闲看庭前花开花落;去留无意,漫随天外云卷云舒”呢?究其根本,不过“心清”二字。心清了,淡泊明志而清廉;心清了,则耐得住清贫,拒绝得了诱惑;心清了,才能明澈清透,宠辱不惊。习习清风,幽幽暗香,田田莲叶,“廉”动我心。眉目间沾满了清香,为的就是将这“廉”心紧握在掌心里,熔铸进身体。
《晏子春秋˙内篇》记载道:“景公问晏子曰:‘廉政而长久,其行何也?’晏子对曰:‘其行水也。美哉水乎清清!其浊无不污涂,其清无不洒除,是以长久也。’”晏子巧言以水之品性比喻为政之德,认为只有如水一般保持至清之德,才能涤除尘垢,使政治永保清明公正。
人生苦于受世俗干扰而不得自己,难辨是非,误入歧途。人心之明清才是关键,明事理,懂为人之道,以德为先,守本分,与人真诚友善,不做唯利是图之小人,自觉阻隔不良风气。清明廉洁方可净化社会之根本,培养高风亮节之社会风气。
岁月终是不染尘的,年轮一圈圈画的完整,那些惹满尘埃的路径,四周都是蔓延的寂静,忽有晚风来过,暗香淡淡的……以清风为凭,轻轻牵着一缕阳光,只为着:清风不乱,“廉”心不散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