听新闻
放大镜
用行动创造人生的意义——读《生命的探问》有感
2022-04-29 18:03:00  来源:扬中市检察院

  4月因疫情居家隔离,难免会有无聊甚至烦躁的时刻。点开朋友分享的《生命的探问》,看完觉得内心平静了很多。

  作者维克多·弗兰克尔是西方心理学界的代表人物之一,他创立了著名的意义疗法,并帮助很多人更好地活下去。《生命的探问》深刻传达了他对生命意义和价值的肯定。

  关于人生的意义,古往今来众说纷纭。胡适说,生命本没有意义,你要能给它什么意义,它就有什么意义。这种说法跟鲁迅那句“世上本没有路,走得人多了,也便成了路”有异曲同工之妙。两位思想家都在告诉我们:生命的意义在于个体自己去创造。本书认为:人类的生命存在绝对的意义,并且生活总在为我们提供让其充满意义的可能性。作者开篇就说,一切自由、真理和意义都依赖于个人做出并实施的选择。而这种观点正与前面提到的两位中国思想家的说法不谋而合,那就是我们不能空谈“意义”,而要用实际行动去体现意义。

  “我们通过行动赋予生命意义,但也通过爱,最终通过苦难赋予生命意义。”本书的第三篇叫《十字试验》,在这一篇里,弗兰克尔详细论述了他的“集中营心理学”,也是我体会最深、受益最大的一部分。当然,我的日子比起他来说,无论是程度还是时长都不能相提并论。但每个面对重大变化的人都可能会掉入“集中营心理学”。我无法忘记他说的这段话:随着失望带来的痛苦日益深刻,我们也会越来越害怕期待。正如那句话所说:“不断被延迟的希望会让人的心生病。”没有哪段话比这更准确地描述了我和我的家人、朋友们这段日子里所遭受的一切。我们曾经热切而乐观地盼望着解封的日子,然而等来的是一个又一个日期,和一个又一个失望。然后我们的心病了,我们的欲望和诉求开始慢慢变成最基本的诉求:吃的,喝的。弗兰克尔的这段话再次精准描述了我们的状态:唯一的兴趣变成了保护自我,保护自己和朋友的生命,个体的内心活动几乎下降到动物的水平。说得具体一点儿,下降到牛羊的水平。

  我们对世界的关心迅速缩小到只有疫情,对疫情的关心也迅速从一座城缩小到一个区,一个街道,一个小区,最后到一栋楼——当我的楼出现阳性后,我将只关注我的家。我的崩溃是因为我失去对时间、未来的感受。弗兰克尔在讨论“正是死亡赋予了生命意义”这点时,他说:如果我们是不朽的,那么我们可以推迟一切事情,真正地推迟一切事情。因为无论我们现在、明天、后天、一年、十年或任何时候做一件事,都没有区别。

  这正是我当时的状态,也是很多人在漫长生命中的状态。似乎看不到尽头的封控让我忘了生命是有限的,于是我永久地拖延所有事,因为似乎今天和明天没有区别。我因为害怕失望,不敢想象未来;因为不再想象未来,所以当下失控。所以要改变的办法很简单:相信未来,用行动创造意义。

  编辑:张莉莉